|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网络热点 » 重庆一高中试点大学先修课 提前学习大学课程

重庆一高中试点大学先修课 提前学习大学课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7 08:46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4
   元旦前,重庆八中高二(8)班的朱子沛,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同班同学一起上自习。他要和来自不同班级的其他29名同学一起,学两节不属于高中范畴的大学课程——微积分。
 
    两节课下来,小朱很是兴奋,“没想到数学这么有趣”。他说,这门课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呼吸到了不一样的空气。一起上课的王秋懿,则有些意犹未尽,“能不能像微积分这样,也开门大学生物?”
 
    课程难度大,选修学生成绩限定年级前30名
 
    像朱子沛、王秋懿这样,高中生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大学先修课(AP)。在美国,先修课程已发展了60多年。
 
    2014年9月,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导的大学先修课(CAP)开始实施。全国有64所中学参与试点,首批可选课程共3门:通用学术英语、线性代数、微积分。各学校根据条件选择开设课程,重庆八中因为师资条件限制,只开设了微积分。
 
    在微积分这门课开设之前,重庆八中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希望参与。因为课程要求小班教学,班级规模建议不超过30人。学校将范围限定为高二成绩前30名的学生。
 
    “我们并没有设定具体、统一的准入标准,但有一个建议:学生对高中教材内容完全掌握,不影响高考正常发挥,而他本人又有时间和精力,同时对先修课程有浓厚兴趣爱好,就可以申请。”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说,“实践中的具体尺度,还应由不同学校根据学生状况来把握。总之,选修的学生要学有余力”。
 
    重庆八中并不是第一次开设这种先修课程了。2013年,八中还参与了由北京大学主导、研发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共开设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三门课。这一课程由北大与部分中学合作开设,供高二学生选修,7月组织统一考试,成绩将作为大学自主选拔的重要依据。而在北大之前,北京和浙江的多所大学和中学已经开设类似课程。
 
    北京大学“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负责人秦春华认为,“大学先修课程面对的对象应该是学习成绩前10%的学生。这也正是大学先修课程的特点——它本来就是难的,不难还需要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吗?还能够构成对他们的挑战吗?
 
    “实际上,美国先修课程的难度非常大。在美国,中学课程分为普通课程、荣誉课程和先修课程,先修课程的难度是最高的。例如,西班牙文学这门课的参考文献可能有上百种文学作品,涉及作家100多个,学生要完成阅读并用西班牙文写作论文,至于考试的要求就更高了。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大学的学生少,也许可能更多。”秦春华说。
 
    教材单独设计适合高中需要,教师须经专业培训
 
    重庆八中负责微积分授课的,是担纲奥赛班教学的老师张新。他说,“为了教好这门课,去年暑假期间专门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培训。”重庆八中副校长周迎春介绍,中国教育学会刚刚下发通知,大学先修课的教师马上将集中进行下一次培训。
 
    研发先修课程,中国教育学会投入不菲。前期组织了一支权威的专家团队进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研究开发。目前,研究开发了包括通用学术英语、线性代数、微积分、文学写作、物理力学、概率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张新上了几节课后有些欣喜,“教材很科学,用着顺手。”
 
    同时,为了保证试点取得成效,中国教育学会在全国慎重选择了64所试点学校。去年暑假期间,在清华附中进行了通用学术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三门课相关授课教师培训。还开发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网站,目前网站已正式报名选课3000多人次。
 
    而北京大学的先修课项目组则成立了两个独立的课题组,一个对美国先修课程60多年的发展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特别是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个集中研究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发展问题。目前,在北大相关院系的支持下,每一门课程都组建了专门团队,由北大最优秀的教授和在京部分中学的优秀教师联合负责课程的研发和建设。两年来,北大对有需求的上百位中学教师提供了专业培训。
 
    打开学生眼界,力图做好中学与大学的衔接
 
    尽管北大“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与中国教育学会的大学先修课是两个体系,但创办初衷并无太大差别。“我们想为‘吃不饱’的学生提供一个多学、先修、选学的平台。”杨念鲁说,“这也是对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这一精神的落实。”
 
    “我们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大学先修课并入八中本来就有的选修课体系中,并不额外占用时间。”周迎春认为,“这门课的目的还是在打开学生的眼界,活化他们的思维,也有助于他们进入大学后衔接大学课程。”
 
    有人认为,在自主招生中参考大学先修课成绩,是高校的一种“掐尖”行为。
 
    对此,秦春华毫不讳言,“大学招生理所当然要‘掐尖’,难道大学要招收不优秀的学生吗?如果掐的是适合高校培养的尖,是多样化的尖,那这样的尖掐得越多越好。我们已经将历次大学先修课程的考试题目、试卷分析和学生成绩提供给清华、复旦等高校,供他们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参考,受到了这些院校的欢迎。”
 
    杨念鲁说,“这个成绩如果在大学自主招生、或将来招生制度改革中,被高校认可或作为录取学生的参考,何乐而不为呢?目前很多高校,包括一些知名的高校,对我们的项目非常感兴趣。将来如果大学部分或者完全承认先修课程的学分,无疑是衔接大学和高中教育的一种方式。关键要看我们这个项目的质量如何,能否得到高校的信任。”
 
    有人忧心,大学先修课会因为收费,将贫困学子挡在门外吗?
 
    “我们在授课环节并不收费。”杨念鲁说,“但是,它不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课程研发、教材编写,到网络环境建设等,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杨念鲁强调,“我们作为非营利性教育社会组织,并不会从这个项目中营利,但也必须考虑收回成本,否则,再好的项目也无法持续。目前,我们考虑通过考试环节收取一定费用,分担项目成本。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们将会建立奖学金或者助学金制度,从而保障他们完成课程。”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