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网络热点 » 男子创作“新清明上河图” 再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

男子创作“新清明上河图” 再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5 08:27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9
  “新清明上河图”中,不仅有别墅广告,还有三轮车等客、抢劫、扶摔倒老人等热点话题场景。网络截图
    其中一个场景,在10多名“古代人”围堵下,再现了“我爸是李刚”的场景。网络截图
    近日,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展上,一幅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走红。作品中,“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以社会新闻事件为原型的剧情,取代了清明上河图原画中汴河两岸的北宋市井风光,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争议。昨日,创作者戴翔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对“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与思考。
    “这个创作是致敬清明上河图”
    新京报:“新清明上河图”的创意来源于哪儿?
    戴翔:这个还是延续我一贯的风格,是根据我关注的话题来做的。我大学的时候学过国画,对这幅画也有过临摹。最重要的是,这幅作品和我的作品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结合。
    新京报:你主要关注哪些话题?
    戴翔:社会、现实、人。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清明上河图来进行改编?
    戴翔:我刚开始是想把我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展现出来,然后发现清明上河图有很多市井百态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叙述故事的图景框架。而且这幅画本身也很有价值,我对这幅画很欣赏。
    新京报:有借助清明上河图来进行传播的考虑吗?
    戴翔:我是先从创作需求来出发,这是严肃的艺术创作。而且这个创作也算是致敬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我扮演了90多个角色”
    新京报:作品上的剧情是怎么选出来的?
    戴翔:首先是看题材,这些题材里有很多是我们经历过的。有些可能是我直接经历的,有些可能是我间接经历的,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我们经历的一部分。有了这些经验之后,我就想拍这些东西。其中部分照片的背景是新闻照片的原型,通过这些原型进行摆拍。
    新京报:创作这幅作品耗时多久?
    戴翔:今年6月份完成的,前前后后大概有两年半,这次是首次展出。我是在2011年底做了几个方案,当时跟摄影批评家鲍昆有一个交流,他也很支持我。作品中有900多个人物造型。总共有100多个模特来扮演,有很多都是我的同事、朋友。我也参与其中,扮演了90多个角色,有警察、小偷、乞丐等。“我爸是李刚”场景中举牌的就是我。
    新京报:这幅作品花费多大?
    戴翔:不算时间成本的话,账面上的消耗是8万多块钱。主要是外景拍摄、道具制作的经费等,也有一些人力成本,毕竟有很多人。
    “作品里有批判也有反思”
    新京报:有人认为创作这幅图是在抨击社会。
    戴翔:一个作品出来后,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应该给人们多面解读的空间。我个人感觉与其说是讽刺社会,倒不如说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态度来介入现实的一种手段。作品里肯定有批判性的因素,但也提出了反思性的东西,希望对社会的良性进步有一些参与。
    新京报:你被称为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算是一次新的探索吗?
    戴翔:简单来说,就是以摄影为媒介来创作。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有变化也有延续。变化的是工程和规模要复杂得多、庞大得多。不变的是关注社会、现实和人。
    新京报:这个作品在网上很火,在你意料之中吗?
    戴翔:真没想到。当时就是想进行一个艺术创作。至于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走到哪一步,都是无法预知的。
    新京报: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
    戴翔:暂时还没有。原来想过要在题材上再丰富一些,但每天都会有新的热点出来,这是一个无休无止的过程,就把新的题材留给以后吧。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