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企业动态 » 宝马人事余震不断再爆高管离职 在华销售体系临考

宝马人事余震不断再爆高管离职 在华销售体系临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6 09:48  浏览次数:29
 安格时代的宝马逐渐体系模糊化,其变革难度还在于如何协调华晨宝马与宝马中国的关系
    理财周报记者 高薇/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宝马系又一位高管的离职,再度将宝马推向了风口浪尖。
    9月6日,华晨宝马官方宣布,公司销售副总裁段建军由于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并将在工作交接后离开公司。
    这是继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前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宝马中国副总裁陆逸和华晨宝马高级副总裁戴雷离职之后,又一位从宝马出走的高管。至此,宝马销售体系的人事震荡可以用“剧烈”来加以形容。
    对于段建军的下一站,坊间众说纷纭,有业内人士猜测,其或将加盟捷豹路虎。
    目前,华晨宝马方面还尚未公布段建军的继任者。据悉,由于段建军深谙渠道发展之道,对宝马近年来销售网络的迅速铺开以及销量增长功不可没,因此无论是业界还是宝马体系自身都已在对宝马未来销售策略的发展及变化感到忧虑。
    可以说,在已更换掌舵者的前提下,宝马在华已经走到了一个关口。在史登科时代,由于其骨子里的强势及好胜,宝马在华凝聚起了一个极具侵略性的团队,而且这个团队的要义之一是充足的本土化。但随着这些团队人员先后离职,驶入安格时代的宝马团队则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体系模糊化”,也就是说,虽然安格曾在今年上海车展前夕发表过其施政纲领,但目前来看,安格团队的进展却颇为缓慢。
    其实,安格的目标很明显,就是希望能让宝马在华走向更为注重利润的体系上来。但中国汽车市场向来都是唯销量致胜。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安格需要一个更为坚韧的体系构建。
    离职潮
    与宝马高调的品牌形象不同,其高管层私下普遍比较低调,而生性谨慎的前华晨宝马营销副总裁蔡建军更是如此。
    也正因此,虽然已在宝马耕耘多年,但提到段建军,很多人却仍然有一些陌生感。
    资料显示,在加盟华晨宝马之前,段建军已经在汽车行业闯荡多年。但其履历却多与经销商密切关联:他曾供职于多家以经营豪华品牌进口车为主的国内汽车经销商集团,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段建军还先后供职于南京菲亚特和菲亚特(中国),主管菲亚特品牌在华销售、经销商网络拓展工作。2008年末,段建军正式加盟华晨宝马任职销售副总裁。
    在段建军主导华晨宝马销售工作的5年时间内,华晨宝马的年销量从3万余辆攀升至超过19.38万辆,可以说,他主导并见证了宝马近几年狂飙式的增长。为此,在落款为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的声明中,宝马用“我们非常感谢段建军先生在过去五年间在销售工作中做出的贡献。我们充分尊重他的决定并对他的未来发展给予衷心祝福。”这样的话表达了对段建军的感激。
    根据宝马的这份说明,段建军出走宝马属于自愿行为。但联系到此前宝马的人事变动,段建军也成为了过去不到一年过程中离职宝马的第四位高管,从去年底开始,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宝马中国副总裁陆逸、华晨宝马高级营销副总裁戴雷、华晨宝马销售副总裁段建军便已相继辞职。
    一位熟知宝马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史登科、戴雷等人均属于颇具个性,个人魅力极强型的领导,所以他们的离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宝马大团队的稳定性。
    而事实上,就在戴雷传出加盟英菲尼迪不久后,业界就已传出了原华晨宝马西区高级销售经理何阔、原宝马中国MINI经销商发展高级经理王媛以及华晨宝马市场部高级经理刘旭等“中坚力量”均已加盟英菲尼迪的新闻。
    “这样的人事变动在豪车领域颇为罕见。可以说,此前史登科所打造的宝马销售体系已经在这样的震荡下逐渐变得面目全非。”上述业内人士说:“这对安格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调整进行时
    与史登科来自于奔驰体系的出身不同,安格是宝马集团的一名“老人”。他的面相看起来比史登科“柔和”的多,但却绝对也是个狠厉的角色。据悉,在上任伊始,安格便将其大棒挥向了经销商领域。
    安格将其经销商政策解读为“保持经销商盈利水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过知情人士却透露,通过对经销体系更为精细化的运作,安格也有着整顿经销商体系及打破经销商体系原有利益格局的考量。此前,便有业内人士发微博爆料称:“宝马在发展各地渠道时候更多是在自己圈定的经销商投资人俱乐部中选择,宝马不同高管代表不同宝马经销商集团的利益。”
    此外,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小体量但却高盈利的企业,宝马在全球一直以来的发展规划都颇为稳健,奉行利润优先。曾长期服务于宝马的安格,自然也早已接受了这种战略思维的浸淫。但相比而言,此前史登科治下的营销团队却更喜欢采用更具攻击性的营销方式,有时其营销及销售策略堪称“激进”。
    可以说,安格和史登科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都希望宝马在中国市场能笑到最后,但其所采取的策略和思维方式出发点却已完全不同。“同归”而“殊途”。
    只是,对于安格来说,他是一个高位接盘者,因此挑战也会更多。因为从内部环境来说,他要在“守江山”的基础上对现有运营体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调整。宝马的增长速度不能出现大的下滑,否则整个宝马团队的士气都会发生改变。
    此外,从外部环境来说,中国汽车市场向来都是唯销量致胜,他也需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疯狂围剿。因为毕竟,中国高档车市场消费,事实上仍处于炫耀型阶段,很多消费者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忠诚度,价格是重要的购买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安格就需要在利润、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之间取得平衡。
    而对安格团队来说,其变革的难度还在于如何继续协调华晨宝马与宝马中国之间的关系。此前,在史登科时代,华晨宝马和宝马中国各自财务独立,但在市场、渠道等职能部门上分工协作。该模式的风险在于管理难度大,需要极强的协调能力,但由于史登科及戴雷等人的强势,这一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宝马在华的发展。而现在,随着强势人士的退场,安格团队是否会变革这一模式,尚还难下定论。
    也许,对于安格而言,他也深知高位接盘者的挑战往往远大于收益,所以除了上海车展之前的那次公开演说,更多时候他都对自己的工作进展选择了低调处理。只是,他将引导宝马走向何方?所有的目光也都在关注着这位德国人的一举一动。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