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IT互联网 » 国有百货电商经营模式与市场发展不协调 (1)

国有百货电商经营模式与市场发展不协调 (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30 19:43  来源:贸易谷  作者:贸易谷络  浏览次数:181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2年前3季度中国百货业净利润增速跌落至了个位数,行业呈现业绩低迷、利润下降的危机景象。

  与此同时,不少百货企业已经在纷纷开凿互联网渠道,试图打破层层代理、流通体系分割、区域割据的限制。在这其中,国有百货企业转型正在遭遇阵痛,西单商场、王府井百货、武汉中百等一大批企业电商业务屡屡遇阻。

  部分国有大型百货企业长期受阻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国企体制下的落后决策限制

  “国有企业在做电商的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愿意充当领头羊,因为很容易就死个惨相,先驱变成先烈。”某国有百货电商负责人表示,“而这样的不积极直接导致国有百货集团的电商团队和纯互联网电商企业不在同一起跑线。”

  于是,如此体制限制下存在了一系列决策不足:电商负责人在企业中地位偏低;集团资源支持较少;公司回避亏损,确保国有财产增值;发展电商多依靠母体利润支持;电商部门不够独立等。

  在接触了多个国有百货企业电商负责人后发现,国有百货电商经理人在公司组织架构中地位明显偏低。这也带来了很多业务操作的不方便。

  “线上、线下思路的不一常常导致业务战略分歧,而在集团高层看来,实体盘子显而易见,也就更多地倾向实体业务。”一位曾供职国有百货电商部门的负责人透露。

  不仅如此,据了解,现在很多国有百货企业线上部门没有独立采购权利,而采货全部交由线下执行,线上上什么款完全由线下决定,而往往传统零售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数据分析的品类呈现很可能无法给线上带来好的转化。此外,一些诸如“线上线下价格的冲突”、“物流损失的承担”等问题,也慢慢让一些企业对电商的“支持”态度,变成了“观望”或“试探”。

  数据显示,从2003年开始中国传统业态百货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而网购、购物中心等业态崛起同时正在蚕食传统百货业的份额。在此情景之下,政府也开始对国有百货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其电商化改造。

  某传统零售业人士表示,“国有资产需要保值增长,集团负责人往往不会在电商上付出太多,真正的大投入也不过是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抽调资金。在百货业竞争如此白热化的背景下,国有百货的利润本已经十分稀薄。”

  资料显示,西单商场、武汉中百等大型国有百货企业做电商项目不过也只动用几千万的项目资金。

  经营模式与市场发展节奏不搭

  落后、保守的电商决策,导致国有百货企业进军电商缺乏燃料,而经营方式、运营节奏与市场的不搭,则影响了引擎威力的释放。

  据了解,现在绝大多数国有百货商场,标准的经营模式是担任平台角色,自己出让位置、柜台给品牌商、厂家、代理商从而收取租金,商家通过百货商场进行流水结算,商场从商家营业额中抽取扣点。

  这样的模式意味着百货商场自身并不进行直接零售或只有部分参与。分析人士称,“本身不懂零售的前提下要在线上搭建一个好零售模型,十分困难。网站如何与线下百货从库存到物流,方方面面进行完美整合更难解决。”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