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关于P2P的五个判断

关于P2P的五个判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8 09:44  浏览次数:35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做预测太难。互联网发展声势之猛,速度之快,让即便是对未来12个月的研判都变得非常谨慎和艰难。

判断一:就市场本身而言,明年的P2P市场将从宏观走向微观,混沌走向细分。
  我认为明年的P2P市场呈现将更为清晰。
  首先,从产业业态来讲,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之间的区别将更为明显,两者将被更加清楚地认识和区分。线上和线下市场的特点将在不同的区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线下将越来越重,线上市场则越来越轻,线下更金融化,线上更互联网化,随着方向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异将是全方位的。
  其次,P2P市场将被进一步划分,P2P目前已经涉足的个人市场、小微企业市场、电商市场等之间差异化将更加明显,专业化市场将开始形成。在各专业市场内,资金需求、资金供给、风险管控等均表现出相似的特点,但各专业市场之间风格割裂,相同点越来越少,不同点加剧产生,跨专业经营将越来越困难。
  最后,从地域上来讲,未来我认为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将形成P2P发展的热点区域。中国的P2P将以上述几个较大的P2P区域市场为中心,影响力由近及远进行辐射。
  判断二:P2P企业面临转型,精细化、专业化是必然的趋势。
  首先,随着P2P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专业市场区间开始划分,各区间的彼此差距日益明显,包揽市场的业务模式将无法持续,单个P2P企业将无力全面覆盖各专业市场。目前市场存在的P2P企业将面临着转型,精细化、专业化是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
  其次,深耕专业市场是P2P企业活下去的唯一可行道路,企业根据各专业市场的不同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再次,深耕专业市场,要求风险管控能力的不断进化和创新。基于技术的微创新以及大量的用户借贷行为和社会数据的商业智能发掘,类似拍拍贷这样的企业,可以更加依赖足不出户的线上平台,收集用户数据,定制借贷产品,提供更加快捷和安全的借贷服务。
  最后,随着市场对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P2P企业关注的方向将从整体市场转向专业市场,关注的层面也将更加微观、具体。那些率先转向转型的P2P企业将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同时新一批瞄准专业市场的新兴P2P企业,将取代看不清趋势、固守整体市场的老P2P企业的市场地位。
  判断三:线下P2P企业将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为什么判断线下P2P企业将展开激烈竞争,原因在于线下市场将很快趋于饱和。
  这样一来,留给全国的几百家P2P企业的市场氛围其实就不大了。这些企业,一没有银行那样的资金成本优势,二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风险控制手段,在面对银行等机构的竞争的时候,是基本没有还手之力的。这些P2P企业只能进一步下沉借款对象,去捡银行和小贷公司的剩饭,服务那些高风险的客户群。
  因此,对所有人来说,2014年的市场环境将比2013年更加残酷,明年将是决定线下P2P市场份额的一年,将是奠定未来一段时间相对稳定市场格局的一年。2013年倒闭的60多家P2P只是“小虾米”,我相信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更大的P2P企业被淘汰出局。
  判断四:P2P将从单体产业延伸成产业链或者产业集群。
  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伴随着从产业向产业链或者产业集群的过程。P2P的服务并不简单,除了资金,还涉及征信、审核、催收等业务。正如围绕着电商出现的物流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广告营销企业一样,相信未来以P2P业务为中心,在其上游和下游出现配套协作产业,在其外围产生专门为P2P某一流程提供服务的专业企业。
  产业链对P2P企业的好处显而易见,社会化分工可以解决目前困扰线上线下P2P的征信、审核、催收问题,减轻企业的负担,聚焦借贷核心业务,快步向前。
  判断五:政策监管将更加明晰,宏观信号更加清晰的释放,“试运行”条例有望出台。
  然而央行陆陆续续释放出的信号,可以让产业界人士推测出未来可能监管的方向:
  形成的资金池将是监管的重点。参考管理部门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采取的监管措施,采取有自融、虚假标地、高额补贴等高风险手段抢占市场的行为将被严厉禁止。
  以上是我从市场、P2P企业和产业、政府监管三个角度做出的五个预测,我认为P2P市场、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者将在2014年变得更为成熟,P2P将从一个市场热点过渡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中国的小额信贷市场过去被人关注不多,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人价值被重新发现,与个人相关的市场重新被人们审视和反思。
  P2P被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给从业者莫大的鼓舞,这意味着过去的努力被认可,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P2P发展时间尚短,媒体也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2013年10月和11月60多家P2P机构倒闭已经给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过犹不及,切实保护借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稳健发展才是唯一可持续的道路。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