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贸易服务免费平台
 
 
当前位置: 贸易谷 » 资讯 » 产业透视 » 中国首家国有低成本航空公司启航

中国首家国有低成本航空公司启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03 08:53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20
  昨日,东方航空(600115)全资子公司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转型成为低成本航空公司,东方航空成为国内首家试水低成本航空的国有航空公司。
  中联航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联航将整建制迁入北京第二机场,还将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票价至少比兄弟公司低20%。业内人士认为,低成本航空市场潜力巨大,东航在央企中抢先一步进入这一领域,对上市公司业绩也将带来提升。
  适时引进战略投资
  谈到东航选择中联航试水低成本航空的原因,中联航董事长唐兵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外部条件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是中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带,目前珠三角、长三角都有低成本航空在营运或即将营运,而北京市场相对空白,这不仅是中联航发展需要,也是市场需求,也是落实中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举措。据介绍,目前中联航拥有26架波音737机队,到年底将达到31架,符合低成本航空单一机型的特点,后续新引进的飞机将会布局全经济舱。“从运营上看,中联航的主基地南苑机场,由中联航独家运营,便于实现高利用率和高频次周转。从市场情况看,首都机场是目前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每年因航权时刻问题溢出的市场需求,正好被中联航承接下来。因此,从外部到内部,中联航都具备转型条件。”唐兵说。
  唐兵表示,转型后的中联航将按照低成本运营理念和现代航空企业运营框架,全面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转型是第一步,接下来将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迅速壮大,等北京新第二机场建好后,中联航将整建制迁入,并不断扩大运营规模,预计到2019年达到80架飞机规模,每年旅客运输量2300万人次。”他说。
  对于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中联航总裁张兰海表示,中联航倾向于增值型运营模式,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具体还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他表示,转型后,公司会通过降低管理成本、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人员使用效率、增加飞机利用率、加快建立销售渠道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让旅客体验到低票价和差异化服务,未来票价至少将比兄弟公司低20%。
   需求爆发式增长
  东方航空董事长刘绍勇表示,近年来全球低成本航空迅速发展,目前超过170家,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8%,全球有近9亿人次通过低成本实现旅行,一些不做低成本的传统航空公司也开启了低成本运营,如新加坡航空、汉莎航空、法国航空、达美航空。在亚洲,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更是风起云涌,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传统的全服务航空公司大韩航空、中华航空等也正转型成低成本或专门设立低成本航空公司。
  “去年全球传统航空平均增长5%,而低成本航空增长12.58%。不过,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不到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发展低成本航空潜力巨大,低成本航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刘绍勇说。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的区域市场总监豁达仁也认为,亚太地区低成本航空具有更快增长潜能,预计未来20年,低成本航空运力平均每年增长10%~12%。按运力统计,中国低成本航空市场占有率全球最低,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大、起点低,在未来全球低成本航空持续迅速发展中,中国的增长潜力最大、增长将最快。
  去年以来,民航局相继出台鼓励低成本航空发展的多项措施,并开始批准成立运营国内航线的新航空公司,降低设立低成本航空公司及分子公司门槛,放松对票价、航线和采购的管制,降低收费标准,给予税收优惠,从政策层面进一步优化我国低成本航空运营环境,推动民航大众化战略目标实现。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航空公司开始发展低成本分公司和子公司。今年2月,总部位于上海的吉祥航空在广州成立了九元航空,并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营。这也是继春秋航空之后国内全新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刘绍勇表示,东航借助中国民航支持大型骨干航空公司设立低成本航空子公司的政策环境,借鉴现有各国发展低成本航空的经验,率先开启国有大型航空企业“混合制”经营模式的转型实践,率先探索具有中国民航特点、东航企业特色的低成本航空发展之路。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推荐图文
赞助商链接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站内信(0)     新对话(0)